【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生態環保產業作為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環保新質生產力,正成為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本欄目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的
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及時發布環境技術進步獎項,全面介紹行業內的實用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引導行業持續創新,加快數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賦能,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2022-S-65
工程名稱
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連城縣文亨田心鐵礦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項目
推薦單位
福建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申報單位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
連城縣文亨鎮人民政府
建設和運行模式
EPC工程總承包
投運時間
2021年11月3日。
工程規模
設計復墾農田228.12畝,實際完成145畝。
工藝流程
1、三維植被網護坡:坡面平整→坡面澆筑→掛網固定→噴播植草→覆膜養護
2、TBS植被護坡:人工清坡→坡面錨桿施工→掛網→安裝砼墊圈、墊板、螺帽→噴射有機基材→噴播植草
3、菱形骨架護坡:邊坡平整→測量放樣→基槽開挖→澆筑菱形護坡網格→噴播養護
4、框架梁護坡:邊坡平整→測量放樣→坡面錨索施工→框架梁施工→堆碼植生袋→播撒草籽→養護
5、毛石混凝土擋墻護坡:測量放樣→基槽開挖→基底報驗→封基→基礎定位測量→基礎模板支撐→澆筑毛石砼基礎→養護→墻身定位測量→墻身模板支撐→澆筑毛石砼墻身→養護→中間交工驗收→墻背回填→竣工驗收
運行效果
山水林田湖草文亨鎮田心鐵礦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后,通過邊坡加固和邊坡綠化,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修復和改善了礦山生態環境;同時將露天采場底部平臺改造成生態調蓄池,加強雨季雨水調蓄功能,并兼備農田灌溉;通過修建截洪溝和排洪灌溉渠,改善了礦區的排水條件,提升了礦區的防洪能力,有效防治礦區水土流失。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極大地改善,地質災害威脅大大地降低,項目運行效果好。
二次污染控制
在施工期間,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因施工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公眾健康損害、野生動植物破壞、文物破壞。
1、正確處理垃圾
設置廢棄物、可回收廢棄物箱,分類存放;集中回收處置辦公活動廢棄物;在施工區內產生的垃圾集中存放,并及時運往指定垃圾場;
2、減少污水、油污的排放
①在生產、生活區域內設置排水溝,將生活污水、場地雨水排至指定排水溝。泥漿水經過二次沉淀后排放,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放;
3、減少粉塵的污染
施工場地易揚塵位置采取灑水降塵措施,工地出入口設置清洗車輪設施;加強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以減少尾氣排放;臨時堆土場采取壓實、覆蓋等預防措施,減少工程施工揚塵對環境影響。各施工場內路面定期灑水,防止公路二次揚塵污染。
示范點
1、成功探索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模式
①項目市場化運作“1+A+X”組織推進模式
針對廢棄礦山大多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管理權屬混亂、矛盾糾紛眾多,以項目實施為中心,制定項目市場化運作“1+A+X”項目推進制度;
②項目實施科學化治理模式
田心鐵礦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項目,采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過應用“消除隱患,利用資源,生態提升”三位一體廢棄礦山修復技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2、實現礦山土地綜合修復利用
田心鐵礦廢棄礦山未治理前,1890畝土地的利用價值極低,政府每年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災害防范與管理。本項目的實施,通過應用“消除隱患,利用資源,生態提升”三位一體廢棄礦山修復技術模式,礦山土地實現綜合修復利用,國土資源價值大幅提升。
3、宣教一體,普及生態保護修復理念
山水林田湖草連城縣文亨田心鐵礦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項目創新性地利用網絡自媒體實時播報從開工到竣工的全過程,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民眾參與度。
原標題:環保新質生產力 | 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連城縣文亨田心鐵礦廢棄礦山綜合整治項目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