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觀察】2024年,智慧商圈改造成為全國各大城市商業發展的關鍵詞。從北京到上海,從一線城市到部分二三線城市,眾多商圈紛紛進行智慧化升級,以數字技術為支撐,推動商業設施、消費環境與服務、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全面革新。
北京市作為首都,其商圈智慧改造尤為引人注目。北京市商務局印發了《關于征集2024年支持商圈品質提升項目的通知》,引導各商圈內的商業主體加快推進升級改造,并鼓勵創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王府井、CBD、燕莎藍港等8個商圈被評為“2024年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示范商圈”。同時,北京市新開大型商業設施17家,新開商業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培育了西北旺、生命科學園等16個商圈,并通過一系列改造升級,使全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更趨平衡。例如,昌平超極合生匯、海淀大悅城等大型商業設施的開業運營,不僅大幅增加了消費供給,還推動了消費市場回暖與升級。
上海市同樣在商圈智慧改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商圈通過探索“
大數據+網格化”的協同發展,建立了商圈
大數據平臺,實現了與商業企業、消費終端、城市管理、公共便民服務等信息系統的對接。同時,該商圈不斷完善5G通信設施,并對智能終端設施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購物體驗。此外,上海市還確定了2023年數字商圈十大優秀案例,如虹橋天地、虹橋龍湖天街等,這些商業綜合體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造了設施完備、場景豐富的數字商圈。
廣州市以北京路步行街和天河路商圈為代表,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商圈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內容包括智能導航、智能停車、智能支付、智能客服等多個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購物體驗。北京路步行街智慧商圈建設了智慧服務平臺,整合了商圈內商家資源,提供了豐富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天河路商圈則通過智慧化改造,實現了商圈內商家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提升了商圈的整體運營效率。
成都市以春熙路商圈和太古里商圈為試點,推進智慧商圈建設。改造內容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導覽等,同時引入智能零售、智能餐飲等新型業態,提升了商圈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春熙路商圈實現了商圈內商家的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太古里商圈則通過引入智能零售和智能餐飲等新型業態,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杭州市以湖濱商圈和武林商圈為代表,推進智慧商圈建設。改造內容包括智能停車、智能導航、智能支付等,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為商家提供精準營銷服務。武林商圈則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為商家提供了精準營銷服務,有效提升了商家的銷售額和消費者的滿意度。
武漢市以江漢路商圈和楚河漢街商圈為代表,推進智慧商圈建設。改造內容包括智能監控、智能照明、智能導覽等,同時引入智能零售、智能餐飲等新型業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購物體驗。楚河漢街商圈則通過引入智能零售和智能餐飲等新型業態,以及智能監控和智能照明等技術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購物環境。
除了以上城市,其他城市也在積極推進商圈智慧改造。例如,福建省晉江吾悅廣場通過實施“吾悅廣場新云智能化管理系統”,將能源管理、消防報警、視頻監控等13項智能設備系統的控制管理集成在一個管理界面上,實現了智能安防和項目運行品質的多項目標。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歷史文化街區經過改造后,成為集商業、文化、民俗、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新名片,并通過智慧經營平臺對商圈內各商戶的經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商圈業態調整和招商提供了數據參考。
在改造成果方面,智慧商圈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為商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商圈能夠更精準地刻畫消費者畫像,多維度分析、預測商圈發展情況與未來消費走向,從而推動商圈業態優化、活動策劃、品牌引進等重要決策更加高效準確。同時,智慧商圈還通過打造智能停車系統、提供自助手機充電設備、輪椅拐杖設備等智能終端設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購物環境。
此外,智慧商圈的建設還促進了社區經濟的繁榮發展。通過引入智能化軟硬件、創新體驗式消費、推廣全渠道營銷等方式,智慧商圈吸引了不同年齡、不同圈層的消費者到訪,進一步推動了商圈的繁榮與發展。
總的來說,2024年全國各大城市的商圈智慧改造取得了顯著成果。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智慧商圈將成為推動城市商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商業服務體驗。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