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根據近日發布的《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簡稱“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已經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未來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同期通用算力規模的復合增長率為18.5%。
算力是設備通過處理數據,實現特定結果輸出的計算能力,其代表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是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數字化技術持續發展的衡量標準,也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力。目前來看,主要的算力類型可以劃分為基礎算力、智能算力(即人工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終端算力和邊緣計算算力等等。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高速發展,數據正在經歷爆炸式增長,同時也將導致對算力規模和算力能力等需求的快速提升。以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智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迅猛,數據中心智能化升級步伐不斷提速。
“智能計算變革生產力,加速社會進入智慧時代,智算中心將成為智慧時代最主要的計算力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曾表示。
顯而易見,智算中心建設加速推進。在需求層面,2022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已經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未來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2.3%。對此,智能算力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智算中心建設需要跟上。
在政策方面,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密集出臺了系列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智能算力發展基礎逐漸夯實,并且隨著“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智算中心建設需要提速。在發展基礎方面,圍繞AI產業化和產業AI化的發展思路,人工智能產業已初步形成以異構芯片、算力設施、算法模型等為核心的架構體系,智算中心具備建設基礎。
目前,我國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協調區域平衡化發展,推進集約化、綠色節能、安全穩定的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
其中,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廣州、成都、蘇州、南京、濟南等10個城市有著較早的政策引導和配套政策保障,充分的智算基礎設施規劃、投入,達到上百家AI企業集聚、十萬級人才保障,千億級AI產業集群規模。
不過,智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還需要注重四個方面,如算力基建化為主體、算法基建化為引領、服務智件化、設施綠色化為支撐。其中,在“雙碳”目標下,智算中心節能減排是大趨勢。在國家信息中心聯合浪潮信息發布的《智能計算中心創新發展指南》中提到,智算中心通過采用液冷等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全面降低智算中心能耗,實現綠色發展。
現如今,智能算力對于提升國家、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儼然成為業內的共識。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以及智算中心的加速建設,我國正加快實現有效的資源結構整合,構建更為健全的算力、算法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在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以及AI產業化、政府治理的智能化等的大趨勢下,我國AI算力將蓬勃發展。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