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品牌專欄】青海省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袤的地理空間,按照自然資源部的整體戰略部署,積極推進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字化建設工作。其中,遙感技術憑借其獨特的優勢與強大的功能,已然成為推動各類政策措施切實落地生效的關鍵力量,在保障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智能化監測監管工作中,青海省地理空間和自然資源
大數據中心(以下簡稱“大數據中心”)積累了部分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樣本、模型及智能化解譯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的智能化水平,但由于樣本類型、數量及覆蓋范圍均有限且青海省遙感影像范圍大而分辨率不足,因此仍存在解譯精度不足、解譯效率較低等問題。
在現有監測監管成果的基礎上,超圖針對青海省自然資源利用變化發現監測、地理實體提取、耕地“非農化”監測等業務需求,以國家下發的季度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為基礎,從樣本擴建、模型建設、網絡改進、平臺優化四個方面,對現有智能化數據生產工具進行整合升級,打造識別更精準、解譯更高效、業務更豐富的青海省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應用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實現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監管的信息化需求。
構建海量樣本集,動態監測多時相遙感數據
在具體實施中,超圖構建了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樣本數據集,根據青海省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以及地理實體提取、地物變化發現監測、“非農化”違法監測等自動化信息提取需求,基于AI深度學習技術,構建了面向建設用地變化檢測、城區建筑物檢測、道路檢測、水塘檢測等實際業務場景的影像分割、變化檢測等多類樣本數據集;同時研發了自然資源智能解譯算法與模型,以變化檢測、語義分割等深度學習網絡為理論依據,基于樣本數據集開展了模型訓練、精度評估,并綜合數據處理算法,集成了系列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模型,實現了海量多時相遙感數據的地物自動分類與自動變化檢測。
三項成果,推動監測業務流程化、智能化、全域化升級
遙感智能監測技術流程構建:系統以業務需求為導向,以高分辨率影像衛片為數據源,依托智能化數據生產軟件,構建包括數據生產(自然資源要素樣本庫)、信息挖掘(自然資源智能解譯系統)、結果分析(結果分析與報告生成)、核查舉證(監測圖半人工核查舉證)、服務應用(檢測成果可視化)在內的的全鏈條自然資源智能監測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大數據中心自然資源監測監管智能化水平。
多地物監測信息智能、高精度提取:系統面向青海省國土調查監測、地理實體提取、地物變化發現監測等業務需求,采用基于深度學習引擎框架下影像分割、變化監測等技術,實現多種地物監測信息高精度自動提取。這一創新有效降低了人機交互的工作量,提高了監測效率和準確性。
全域監測AI+GIS能力創新:系統基于新型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空間智能底座,實現AI與GIS的融合。利用AI的地物識別和動態變化監測技術,實現全域范圍內道路、水體、建筑物及綠地的智能化提取。此外,通過歷史多期影像的對比,可對城鄉變化進行智能感知及實時分析。與人工目視提取相比顯著提高了監測效率,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
深化數據要素應用場景,成效獲權威認可
2024年8月,在由國家數據局、青海省人民政府指導,青海省數據局和西寧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青海分賽決賽上,項目成果榮獲“現代農業”賽道二等獎。此外,成果支撐了省級課題2項,形成專利1項,軟著10項,得到客戶認可并作為亮點向青海省廳相關領導進行匯報。
青海省遙感智能解譯項目的成果優化了業務流程、提升了遙感影像監測效率,為青海省的生態文明建設與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通過遙感智能解譯系統的應用,青海省能夠更好地掌握自然資源的動態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置違法占用耕地、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
我要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