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概述: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也稱為無管網滅火系統、預制滅火系統,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是一種預制系統,成系列生產。它是一種無管網、輕便、可移動、自動滅火的消防設備,由滅火劑儲瓶、容器閥、電磁驅動裝置、柜式連接管、信號反饋裝置、噴嘴、機柜等組成,具有安裝靈活方便、外形美觀、滅火劑無管網損失, 滅火效率高、速度快、無污染等特點。火災發生時,可直接向保護區內自動噴灑滅火劑,方便快捷。裝置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
本裝置不設儲瓶間,儲氣瓶及整個系統均設置在保護區內,幾臺柜式滅火裝置聯用也可以保護較大空間的保護區。本裝置可以與消防控制中心相聯,也可以單獨配裝自動滅火控制器,自成系統,給用戶方便、靈活的選擇。對已建好的建筑需要增設氣體滅火系統,選用柜式滅火裝置比較合適。該裝置的工作原理與獨立單區系統相似,只是不需輸送管道。啟動后,滅火劑通過很短一節管路及噴嘴直接向所在區噴灑實施滅火。
二、適用場合:
本裝置主要適用于以下火災:
1)、電氣火災;
2)、固體表面火災;
3)、液體火災;
4)、滅火前能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
三、滅火原理
七氟丙烷(HFC-227ea)是一種以化學滅火為主兼有物理滅火作用的潔凈氣體化學滅火劑,屬于多氟代烷烴,分子式為C3HF7。七氟丙烷在常溫下氣態,無色無味、不導電、無腐蝕,易與空氣混合,大氣存留期較短。七氟丙烷以化學滅火為主,兼有物理滅火作用,無色、無味、清潔、不導電、不污染被保護對象,不會對財物和精密設施造成損壞,對大氣臭氧層無破壞作用(ODP值為零),符合環保要求,在大部分保護區域,滅火濃度均低于人體的無毒性反應濃度 (NOAEL 濃度),對人體是安全的,是一種優秀的潔凈氣體滅火劑。七氟丙烷滅火機理主要是中斷燃燒鏈,滅火速度快,這對搶救性保護精密電子設備及貴重物品是很有利的。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采用全淹沒式自動噴淋方式,通過管網將滅火劑輸送到保護區域內的任何一點,由噴嘴以霧狀噴射至燃燒物表面,使燃燒物質與外界隔離并抑制燃燒反應。由于該類滅火劑不會在大氣中殘留,也不會因雨水沖淡或受潮而變質損壞,所以可以長期儲存。
1.0.1 為了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規范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的工程設計、施工與驗收,做到技術、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節能環保,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以民用監視為主要目的的閉路電視系統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
1.0.3 系統宜采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高清晰度技術。
1.0.4 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0.1 本條說明了起草本規范的必要性。本條是對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設計、施工、驗收方面所做的原則規定,在設計、施工中必須貫徹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充分考慮建設發展需要,做到既積極采用技術,又盡量節省投資并符合環保要求。
1.0.2 本條規定了本規范的適用范圍。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指民用設施中用于防盜、防災、查詢、訪客、監控、科研、生產、商業及日常管理等的閉路電視系統。其特點是以電纜或光纜方式在特定范圍內傳輸圖像信號,達到監視的目的。
1.0.3 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化的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高清晰度技術為監視電視系統和設備的整體性能提升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這也是監視電視領域的發展方向。
5 系統的各路視頻信號輸出電平值應為1Vp-p±3dB VBS。
6 監視畫面為可用圖像時,系統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
3.1.10 在攝像機標準照度下,系統的數字電視圖像質量和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圖像質量可按五級損傷制評定,圖像質量不應低于4分。
2 峰值信噪比(PSNR)不應低于32dB。
3 圖像水平清晰度不應低于400線。
4 圖像畫面的灰度不應低于8級。
5 經智能化處理的圖像質量不受本條第1款~第4款規定的限制。
3.1.11 系統的設計方案應根據下列因素確定:
1 根據系統的規模,確定系統的分層或分區以及監控分中心的數量。
2 根據系統的技術和功能要求,確定系統組成及設備配置。
3 根據建筑平面或實地勘察,確定攝像機和其他設備的設置地點。
4 根據監視目標和環境的條件,確定攝像機類型及防護措施。
5 根據攝像機分布及環境條件,確定傳輸方式和傳輸線路路由。
3.1.12 數字系統的傳輸網絡宜采用專用網絡,并應根據需要預留接口,與其他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3.1.13 數字系統宜具有網絡管理功能。有監控分中心的系統應具有網絡管理功能。
3.1.14 根據需要,可采用具有分析、識別、統計等功能的智能視頻系統或高清晰度系統。
3.1.2 由于數字系統具有存儲、處理、交換方便靈活等優點,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推薦優先使用數字系統。近幾年來,數字化圖像監控技術和設備發展迅速,新技術不斷涌現,設備性能不斷提高,視頻編解碼壓縮標準歷經JPEG、MPEG—1、MPEG—4發展到目前的H.264。根據技術的發展和目前監視電視系統的實際情況,本規范推薦系統采用AVS、H.264和MPEG—4三種數字視頻編解碼壓縮標準。由于AVS標準是基于我國自主創新技術和國際公開技術所構建的標準,應優先在系統中選用。
3.1.3 系統的前端部分主要是進行監視信號的信息采集,傳輸部分是連接前端、控制和顯示記錄部分的傳輸媒介,控制部分主要是對各種信號進行控制和管理,顯示與記錄部分主要是通過各種顯示裝置和記錄裝置呈現和存儲監視目標的圖像。一般控制、顯示與記錄部分都放置在監控(分)中心。圖3.1.3描述了系統組成框架,對模擬系統則無需采用數字視音頻編解碼設備。
閉路監視電視數字系統采用的數字處理技術,可以靈活地實現視音頻信號的控制、分配、傳輸和存儲。
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組成形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1 在一處連續監視一個固定目標時,宜主要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光)纜、監視器組成的單頭單尾系統。
2 在一處集中監視多個分散目標時,宜主要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光)纜、切換控制器、監視器組成的多頭單尾系統。
3 在多處監視同一個固定目標時,宜主要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光)纜、視頻分配器、監視器等組成的單頭多尾系統。
4 在多處監視多個目標時,宜主要選擇由攝像機、傳輸電(光)纜、切換控制器、視頻分配器、監視器等組成的多頭多尾系統。
3.1.4 根據系統規模大小(主要有監控點的數量、覆蓋區域的范圍)、管理職能要求等可分層、分區域設置監控分中心。系統覆蓋區域的范圍可以是建筑、建筑群、社區、城區乃至跨城區等。
3.1.5 為了充分發揮系統的效能,系統應提供軟硬件接口,實現與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查管理系統、汽車庫(場)管理系統等相關系統的聯動,并自動進入錄像模式,加強有效的防范功能。
3.1.6 閉路監視電視數字系統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將監視電視從單一的查詢監控水平提高到綜合管理控制的新高度,不僅能支持故障報警,還可以視頻為主線結合相關實際業務,提供全面的管理服務,是監控系統發展的方向。
3.1.7 系統設施的工作環境溫度主要是根據我國不同的地理環境情況,參考選用對部件環境溫度酌相關要求。鑒于2010年入夏以來,我國東北地區多次打破高溫歷史記錄,出現超過35℃以上天氣的實際情況,故將寒冷地區室外工作設施工作環境溫度的高溫上限由35℃提高到了40℃。
3.1.8 本條對系統設備、部件的選擇作出了規定。
第1款規定是為了限制濫用不符合標準的產品或設備,提倡節能環保,保證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質量。合格產品是指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產品,如采用黑白監視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黑白監視器通用規范》GB/T 14858的規定,采用彩色監視器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彩色監視器通用技術條件》SJ/T 10603的規定,報警系統電源選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報警系統電源裝置、測試方法和性能規范》GB/T 15408的規定,對對絞、星絞對稱電纜的選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數字通信用對絞、星絞對稱電纜 第1部分:總則》YD/T 838.1等;產品的生產廠必須持有生產許可證,產品應附有銘牌、檢驗合格證、產品技術指標和使用說明書;作為科研成果的設備不宜在系統工程中使用;為了保證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應優先采用國內產品,當選用國外產品時,其性能指標應優于國內產品。節能環保的設備主要指的是低功耗、污染小、易回收的電子設備。
第2款四對對絞電纜的特性阻抗應為100Ω,是根據現行行業標準《數字通信用對絞、星絞對稱電纜 第1部分:總則》YD/T838.1制定的。
第3款中“協調一致”的原則,是為了達到構成經濟實用系統的目的。
3.1.9 系統的模擬電視圖像質量是借用廣播電視系統的五級損傷制來評定的,但與廣播電視要求的圖像質量不能等同,因為根據使用要求,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技術指標一般并不需要達到廣播電視標準。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中,若各項指標達到表3.1.9和本條第3款~第5款的規定,則模擬電視的圖像質量為4分,若高于表3.1.9和本條第3款、第4款規定的指標,模擬電視的圖像質量為4分以上。
根據閉路監視電視系統的規模和要求,模擬電視系統其他的視頻指標,如DG、DP、△K、△τ等可不予考慮。
第1款中五級損傷制評分分級應符合本規范第5.4.1條表5.4.1—1的規定。
表3.1.9中的數據是實驗的結果。在實驗中,主觀評價是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彩色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GB/T 7401的規定制定的。當模擬電視的圖像質量為4分時,經過多次重復測試,得出相對應的隨機信噪比和各種干擾信號的容限值。
第3款、第4款中的清晰度和灰度指標,在測試中可分別進行觀察,不必兼顧,并且允許調節監視器的對比度和亮度。這種測試觀察方法是與國際上的測試方法一致的。
第5款中監視器輸入端的電平值1Vp-p±3dB VBS,是根據現行國家標準《視聽、視頻和電視系統中設備互連的優選配接值》GB/T 15859的電視接收機輸入端的優選值而定的。VBS為圖像信號、消隱脈沖和同步脈沖組成的全電視信號的英文縮寫代號。
實際中,有需要監視低照度畫面的情況,此時只要能辨認監視畫面物體的輪廓,就認為是可用圖像。第6款中所指的信噪比25dB是在監視畫面主觀評價為可用圖像時的實測數據。
3.1.10 本條對系統的數字電視圖像質量和技術指標作出了規定。
第1款系統的數字電視圖像質量是參考了《數字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GY/T 134、《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RECOMMENDATION ITU—R BT.500—11),經綜合考慮,采用五級損傷制來評定的。但與廣播電視圖像質量不能等同,因為根據使用要求,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技術指標一般并不需要達到廣播電視標準。
第2款是由實際工程經驗和實驗得出的結果。對于不同內容和紋理的圖像,在一定的壓縮比下,若峰值信噪比(PSNR)>32dB,均可在不損失頻信息的同時較好地保持圖像中豐富的高頻信息,數字電視的圖像質量良好并為4分以上。
第5款是由于經智能化處理的圖像需要在圖像上標示監視圖像的區域或物體,這樣就無法用信噪比等指標來衡量。
3.1.11 在系統的設計中,必須全面、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以便對系統選用方案的必要性、合理性、性作出明確判斷。首先是根據系統規模和應用需求,確定是否需要分層或分區設置監控分中心。
3.1.12 專用網絡是指專門為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所構成的一個獨立的網絡,實際工程中,采用專用網絡可以獲得較好的圖像和聲音質量,以及更好的安全性。但系統需要預留接口便于和其他系統互聯。
3.1.13 在數字系統特別是較大規模的數字系統中,網絡管理對系統的運行維護尤為重要。網絡管理主要包括設備管理(設備運行狀態等)、故障管理(故障報警與處理)、系統管理(性能管理與優化)、用戶管理等功能。
3.1.14 隨著技術的發展,監視電視系統正從模擬系統向數字化、網絡化和高清晰度方向發展,監視電視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報警精度影響和監視者生理上的弱點以及監視設備的局限性,還存在著誤報、漏報較高、報警響應時間長和錄像數據分析困難等問題。在安全要求比較高的場合下,可采用智能視頻系統,通過數字圖像處理,自動分析和抽取視頻源中的關鍵信息,對視頻畫面中的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識別,以和的方式發出警報和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協助相關人員處理危機,并限度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達到有效的監視和安全防范的目的。
采用高清晰度系統所獲得的圖像清晰度高,能獲取更關鍵性的細節,提高智能視頻分析的精度,是實現智能監視電視的重要基礎。
2 監視目標照度有變化時,應采用自動光圈鏡頭。
3 需要遙控時,可選用具有可變對焦、可變光圈、可變焦距等功能的遙控鏡頭裝置。
3.2.4 攝像機宜選用體積小、重量輕、便于現場安裝與檢修的電荷耦合器件(CCD)型攝像機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型攝像機。
3.2.5 根據工作環境應選配相應的攝像機防護罩。
3.2.6 固定攝像機在特定部位上的支承裝置可采用攝像機托架或云臺,當一臺攝像機需要監視多個不同方向的場景時,應配置自動調焦裝置和電動云臺。
3.2.7 當需要控制室內外電動云臺、變焦鏡頭、防護罩的雨刷、燈光及攝像機的電源開關等可控裝置時,應配置控制,控制應和控制系統主機配合使用。
3.2.8 一體化攝像機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可根據需要和不同的使用場合選用一體化攝像機及一體化球形攝像機。
2 一體化攝像機宜具備自動光圈、自動變焦、自動白平衡、背光補償等基本功能。
3 一體化球形攝像機宜具備自動電子快門、自動白平衡、電子與數碼變焦、自動光圈與自動聚焦、水平連續旋轉、高轉速、預置位等功能,并宜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而具備內置風扇、加熱器等多項輔助功能。
3.2.9 當通過網絡傳輸時可采用網絡攝像機,網絡攝像機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網絡攝像機的組成應包括鏡頭、濾光器、圖像傳感器、圖像壓縮和具有網絡連接功能的部件。
2 網絡攝像機應具有IP地址等網絡參數設置的功能。
3 特殊需要時,網絡攝像機可具備移動探測、警報信號輸出/輸入設備和電子郵件支持等功能。
3.2.10 攝像機需要隱蔽時,可暗裝,鏡頭可采用針孔或棱鏡鏡頭。對防盜用的系統,可裝設附加的外部傳感器與系統組合,進行聯動報警。
3.2.11 監視水下目標的設備應選用高靈敏度攝像機和密閉耐壓、防水防護套,以及滲水報警裝置。
3.2.12 攝像機的安裝位置、攝像方向及照明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攝像機宜安裝在監視目標附近不易受外界損傷的地方,安裝位置不應影響現場設備運行和人員正常活動。安裝的高度,室內宜距地面2.5m~5m,室外應距地面3.5m~10m。
2 電梯轎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電梯轎廂頂部、電梯控制面板的對角處,并能監視電梯轎廂內全景。
3 攝像機鏡頭應避免強光直射。鏡頭視場內,不得有遮擋監視目標的物體。
4 攝像機鏡頭應從光源方向對準監視目標,并應避免逆光安裝;當不能避免逆光安裝時,應采取逆光補償等措施。
5 攝像機應避免在高溫、潮濕、強磁場下的環境工作。
6 當達不到本規范第3.2.2條的要求時,應增加補光設備。
3.2.13 視頻編碼設備的標準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圖像分辨率不宜低于352×288,根據應用要求可采用704×576、1280×720、1920×1080等更高的分辨率。
2 應有以太網接口,支持TCP/IP協議,并應有二次開發的軟件接口;宜擴展支持SIP、RTSP、RTP、RTCP等網絡協議;宜支持IP組播技術。
3 應有RS-232或RS-485等數據通道,以支持常用控制協議。
4 應有可設定的點對點、點對多點傳輸能力,多通道設備應支持多點對一點或多點對多點的切換控制功能。
5 根據需要,系統宜有視頻移動偵測能力,并可提供移動偵測報警。
6 宜支持單幀播放。
7 視頻編碼設備宜支持以太網供電(POE)。
8 特殊需要時,應有設備認證功能、防篡改功能及加密傳輸能力。
9 特殊需要時,應支持媒體多碼率的編碼、傳輸。
10 特殊需要時,應支持聲音復核。
3.2.14 當需要報警時,可設置不同的傳感器、報警器和控制器等,并應與視頻編解碼設備或系統關聯。
3.2.15 當采用智能視頻系統時,可選用具備目標探測、識別、跟蹤,行為分析和統計等功能的智能攝像機或智能設備。
3.2.1 前端部分主要包括需要接入到各級監控中心的圖像采集、聲音采集、報警及控制等設備,有時也包括區域性網絡的輸出端口即單位、社區設置的監控報警系統向各級監控中心傳遞信息的輸出端口。前端部分的表現形式為圖像、聲音、報警信號、業務數據等。
圖像采集系統包括攝像機、鏡頭、云臺、防護罩、控制等設備,在數字系統中還應包括圖像采集卡、視頻編碼設備等。視頻編碼設備可單獨設置,也可放在攝像機內。本規范中的視頻編碼設備指具有視頻編碼功能的硬盤錄像機(DVR)、視頻服務器(DVS)、網絡攝像機(IPCAM)或網絡服務器(NVR)等設備。
聲音采集系統主要應包括拾音器(頭)、麥克風、揚聲器等配件,遇到突發事件,可對現場進行原音重現,在數字系統中還應包括音頻編碼設備等。
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會越來越重視對音頻的實時采集,并實現視音頻同步。
3.2.2 監視目標的照度要求與攝像機的靈敏度密切相關,通常閉路監視電視系統是由被監視時刻和被監視場所的自然光照明,一般畫面的典型照度見表1。
監視目標的環境照度宜高于攝像機照度的10倍以上,這是工程中的經驗值。
3.2.3 處在室外的監視目標,其亮度一般從黑夜的10 lx以下到晴天中午的3×104lx~10×104lx,變化幅度相當大,僅采用自動靶壓控制功能的攝像機將不能適應監視目標這種寬照度范圍的變化。因此,本條第2款規定應采用自動光圈鏡頭。
3.2.4 CCD和CMOS是應用在攝像機中的兩種不同的感光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固體攝像機具有壽命長、不受磁場干擾、抗振動、圖像延時小、靈敏度高和有的圖像再現性等優點。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攝像機具有電源消耗量低、與周邊電路的整合性高等優點,在相同分辨率下,其價格比CCD便宜,但目前的圖像質量相比CCD要低一些。
3.2.5 防護罩可根據需要設置調溫控制系統和雨刷等。攝像機是通過加防護罩的辦法達到防高溫、防低溫、防雨、防塵的。在高低溫差大,需要防雨、防塵的露天環境中工作時,防護罩應能避免日光直射,刮去玻璃窗上的水珠,防止玻璃窗結露,低溫環境下可對攝像機進行加熱等。
3.2.6 攝像機配有自動調焦裝置及電動云臺,可擴大攝像機的視域,有時也可采用2只以上定焦距鏡頭的攝像機來分區監視。
3.2.7 控制是與控制系統配套使用的一種前端設備,可控制室內外云臺、電動變焦鏡頭、一體化攝像機、燈光或雨刷等,應配有RS-485通信接口,宜兼容多種控制協議。
3.2.8 一體化攝像機將鏡頭內置于攝像機中,除有自動光圈、自動變焦、自動白平衡、背光補償等基本功能外,有些還具備特殊防護功能,包括防水型、防爆型、型攝像機等,以方便安裝和使用。
一體化球形攝像機是指將攝像機、鏡頭等設備組合內置在球形防護罩內的攝像設備,是傳統的攝像機、變焦鏡頭、快速云臺、等設備的組合,在性能價格比上占有較大的優勢,且造型美觀、安裝隱秘、使用方便、功能齊全。
3.2.9 網絡攝像機除了具備普通的監視電視攝像機功能外,還采用了的網絡技術,內置的系統軟件能實現即插即用,免去了復雜的網絡配置;內置的大容量內存能存儲警報觸發前的圖像;內置的I/O端口和通信口便于擴充外部周邊設備,如門禁系統、紅外線感應裝置、云臺等;可提供軟件包便于使用者自行開發應用軟件。另外,還具備作為網絡服務器、FTP服務器、FTP用戶端和電子郵箱用戶端的功能。
3.2.12 因為電視再現圖像其對比度所能顯示的范圍僅為30:1~40:1,當攝像機的視野內明暗差別較大時,就會出現應看見的暗部卻看不見。此時,對攝像機的設置位置、攝像方向及照明條件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合理的選擇。鏡頭應避免強光直射是為了防止產生光暈和保護鏡頭。
逆光補償能提供在非常強的背景光線下目標的理想曝光,使背景畫面與主體畫面的主觀亮度差降低,整個監視場所的可視性得到改善。當不能避免逆光安裝時,可采取逆光補償或采用更高性能的設備等措施。
當監視目標的環境照度極低時,一般可采用紅外線燈照明,這樣在沒有可見光線的情況下也可以成像。
3.2.13 本條規定是目前市場上的視頻編碼設備在實際使用中要達到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