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內澇治理是我國城市發展中的一塊短板。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100多座城市受內澇影響,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內澇治理也成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作為城市更新的一個重要環節,內澇治理與宜居、韌性城市建設有著密切關系。為了有效應對城市洪澇災害,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策文件,引入并發展“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等治水理念,推動國家水網規劃建設:
《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
到2025年,各城市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新城區不再出現“城市看海”現象。到2035年,排水防澇能力與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要求更加匹配,總體消除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
《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建城〔2020〕111號)
充分挖掘利用數據資源,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輔助優化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補齊排水防澇設施短板,綜合治理城市水環境。
城市現狀
1. 排水管網老化、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城市內澇加劇;
2. 城市惡劣天氣突發,安全應急措施不健全;
3. 城市信息化治理水平低,感知聯防機制不完善。
解決方案
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系統是集暴雨監測、預報、內澇風險預警、災害評估等功能于一體,主要在城市易積水點、易澇點布設內澇監測設備、積水監測設備,對易積水點、易內澇點的水位、降雨量進行實時監測,相關部門可根據預警系統監測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此來提升城市應急服務能力。
1. 排水管網
通過采集管網體系的管道壓力,水質,流量,水位等信息,實時監測雨水管運行狀態,全面監測城市各區排水能力和淤堵情況,通過數字化管控城市排水管網,保障汛中城市管網健康運行。
2. 地表積水
基于路面、下穿隧道、低洼易澇區布設雨量計、水位監測儀和井蓋傳感器,實時采集易澇積水水位、井蓋異動等動態監測數據,提供城市內澇風險區域積水水位分析,實現為防汛時期的汛前、汛中和汛后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為后續工程規劃和改造提供數據支撐。
3. 河道水位
針對各區河道及其周邊內的水情、雨情信息、河道水質、河道兩岸安全情況等進行采集和處理,充分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為各級河道監管部門提供準確、及時的河道情況,為河道監管、防汛指揮提供科學依據。
方案價值
1、實時監測:通過實時監測城市內澇情況,及時發現內澇風險區域,并進行預警信息推送,幫助居民和相關部門做好應對措施。
2、準確預警:通過技術監測和算法分析,能夠準確預測內澇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范圍,幫助城市規劃和門做出科學決策。
3、快速響應:一旦發現內澇風險,該解決方案可以快速響應,并向相關部門和居民發布預警信息,指導他們采取措施降低內澇風險,保障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