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8年中國紅外氣體傳感器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紅外氣體傳感器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紅外氣體傳感器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的專業性報告。
一.產品概述
圣凱安NE-101板子式紅外氣體傳感器采用雙波長紅外非分光(NDIR)技術,具有良好的選擇性,高靈敏度,無氧氣依賴性,壽命長,低功耗,適于分析混合氣體中的某種待測氣體,且當混合各種氣體濃度發生變化時,也不會對待測氣體的測量產生影響。
傳感器采用國外進口光源、特殊結構的光學腔體和雙通道探測器,實現空間雙光路參比補償,微處理器進行信號采集、處理和輸出,線性誤差優于滿量程的±1%、零點漂移小。內置溫度傳感器,可進行溫度補償;具有4-20mA / 0.4-2V、UART、Modbus等多種信號輸出方式,支持用戶二次集成;
1. 紅外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特性,即使氣體濃度發生微小變化,傳感器也能測量到;
2. 相對于載體催化型氣體傳感器,其壽命將近延長一半,也避免了經常更換設備的花費;
3. 操作簡單、維修方便;
4. 多點標定,量程范圍內線性良好;
5. 氣體種類、量程及精度等級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制;
6. 傳感器可自動進行零點校準,用戶在使用時無需二次校準;
7. 單光源、雙光束,能測量多種氣體;
8. 4-20mA/0.4-2V、UART、Modbus多種信號輸出可選;
9. 反應時間一般小于8S,相對于其他傳感器要快得多。
三.技術參數
四.產品結構尺寸
五.工作原理
紅外光學原理的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基于不同氣體分子的近紅外光譜選擇吸收特性,利用氣體濃度與吸收強度關系(朗伯-比爾Lambert-Beer定律)鑒別氣體組分并確定其濃度的氣體傳感裝置。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六.相關應用
1. 消防
在火災現場 ,燃燒生成的氣體主要有CO、CO,、NO 、CH4、SO、NH3等,而CO和CO2是絕大多數火災早期的特征產物 ,是實現火災早期探測的理想參數 ,尤其是在火災陰燃初期CO的體積分數就開始直線上升。
紅外氣體傳感器是目前的實現對這些火災現場燃燒生成氣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氣體探測技術之一。它具有良好的氣體選擇性和極低的誤報警,能連續測試分析氣體并有高的靈敏度和良好的穩定性 ,這些優勢使紅外探測技術在火災探測中正逐步引起廣泛重視。
2. 煤礦安全
我國是一個產煤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礦難大國 ,造成礦難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礦井下瓦斯濃度超標,由瓦斯爆炸引起了人員傷亡 、礦井塌方和有害氣體中毒.因此只有對礦井中有害氣體的濃度進行實時監控,才能夠及時有效的預防瓦斯爆炸和有毒氣體帶來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紅外氣體傳感器原理簡單可靠,成本低廉,可實現多組分分析,而且光譜干擾小,因而在復雜的工業現場在線分析方面具有優勢。光照學系統沒有移動部件,適合于現場分析和在線檢測,穩定性好,可靠性高。儀器操作、維護簡單,實用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