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小間距LED大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大家看到推出了不少的前沿技術,新一代的COB、TOPCOB、MinLED、MicorLED,尤其是倒裝和共陰的出現似乎已經為未來LED的技術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相比于倒裝這一革命性技術實現批量化之前的這幾年時間,共陰技術顯得更接地氣,也是近幾年可以實實在在給這個市場帶來技術提升的落地技術。那么,共陰技術到底是什么呢?這種技術的優勢又是什么呢?
共陰技術的極性原理
正為陽,負為陰。共陽就是將二極管的正極接在一起,由負極來驅動,那么共陰就是將二極管的負極接在一起,由正極來驅動。我們都知道,LED一顆燈珠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發光二極管構成,這些二極管通過各自驅動電路以*的打開和關閉頻率來點亮二極管,并通過這種方式讓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相互混合,從而顯示出我們自然界中的各種顏色。共陰技術就是一種供電驅動方式,簡單講就是三色二極管在電路設計上共用1個陰極(負極),把陽極(正極)設置控制電路,控制LED的供電,因此稱之為“共陰”。
與之相對的,就是現在仍是主流技術的“共陽”技術。那共陰技術為何會帶來諸多優勢呢,我們先看下面的電路原理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原先是將二極管的正極接在一起統一供電,因此必須滿足并聯電路中電壓高二極管的要求,而對于電壓要求低的二極管只能添加分壓電阻,而分壓電阻會產生功耗和熱量。而采用共陰以后,我們可根據二極管對電壓的不同要求直接供給不同的電壓,從而無需在配置分壓電阻。
共陰技術的優勢
可以將LED燈珠的工作電壓由4.2-5V降低到2.8-3.3V,而顯示亮度和顯示效果卻不受影響。這1V電壓的降低帶來了一系列的優勢:
直接的表現就是功耗降低了25%以上,共陽技術由于必須添加分壓電阻因此很難做到這樣的節能;
其次就是由于功耗的降低,從而使整屏的屏幕溫度降得更低。由于發光二極管的穩定性和壽命與溫度成反比,因此使得整屏LED具有了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長的壽命;
后就是共陰技術由于取消了多余的電阻,使得集成度進一步提升,更是減少了PCB的元器件數量,穩定性進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