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廣州興進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企業電話:郵 箱:xingjinxf
七氟丙烷滅火系統又可以分為懸掛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和有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
在做設計的時候,應該選擇那種型式的氣體滅火系統呢?
本文通過分析不同型式的氣體滅火系統,從規范要求、適用范圍、經濟性等方面對比,希望對大家設計選型時有所參考。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370-2005條文
3.1.4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護區采用組合分配系統時,一個組合分配系統所保護的防護區不應超過8個。
3.1.14 一個防護區設置的預制滅火系統,其裝置數量不宜超過10臺。
3.1.15 同一防護區內的預制滅火系統裝置多于1臺時,必須能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于2s。
3.2.4 防護區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護區宜以單個封閉空間劃分;同一區間的吊頂層和地板下需同時保護時,可合為一個防護區;
2 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800m²,且容積不宜大于3600m³;
3 采用預制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500m²,且容積不宜大于1600m³。
條文3.1.14對防護區設置預制滅火系統的裝置數量做了限制,不宜超過10臺;條文3.2.4第3條,對設置預制滅火系統的面積和體積做了限制。
由此可見、預制滅火系統(柜式、懸掛式)適用于體積較小的防護區。
條文3.1.4條對組合分配有管網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數量做了限制,不應超過8個。條文3.2.4第2條對有管網防護區的面積和體積做了限制,但是比預制滅火系統的大。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2010版) GB50193-93條文:
3.1.5 當組合分配系統保護5 個及以上的防護區或保護對象時,或者在48h 內不能恢復時,二氧化碳應有備 用量,備用量不應小于系統設計的儲存量。 對于高壓系統和單獨設置備用儲存容器的低壓系統,備用量的儲存容器應與系統管網相連,應能與主儲 存容器切換使用。
由此可見,有管網氣體滅火系統適用于防護區數量較多,面積或體積較大的防護區。
圖集07S207《氣體消防系統選用、安裝與建筑滅火器配置》對有管網滅火系統的輸送距離有一個推薦值,可以參考。
從圖集推薦的數據看,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輸送的距離相對較近,IG541、高壓二氧化碳滅火系統的數量距離相對較遠。
此表格為供參考的推薦值,實際輸送距離、跟防護區管網布置、管徑大小、管道彎頭數量、防護區與鋼瓶間的豎向相對位置、滅火劑瓶組充裝率等都有關系,需要通過管網計算確定。
注:
①:感溫型懸掛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依靠玻璃球感溫爆裂啟動,一個防護區設置多套,無法確保啟動時間間隔不大于規范要求的2S的要求。
②IG541滅火系統存儲壓力高,鋼瓶充裝量少,使得鋼瓶數量相比七氟丙烷多出幾倍,所以造價相對非常高。
③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沒有對防護區的面積和體積做出限制,由于二氧化碳的滅火濃度遠高于窒息濃度,所以二氧化碳滅火系統不適用經常有人活動的場所。
4.0.1 建筑縫隙的防火封堵應根據建筑縫隙的位置、伸縮率、寬度和深度以及使用防火封堵材料或組件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條件、防水要求等,選用合適的防火封堵材料或組件。
4.0.2 樓板之間、樓板與防火分隔墻體之間、防火分隔墻體之間的建筑縫隙防火封堵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于使用時無振動或伸縮的縫隙,宜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并應在背襯材料外覆蓋有機防火封堵材料;
2 對于使用時有振動或伸縮的縫隙,應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并應在背襯材料外覆蓋彈性有機防火封堵材料。
4.0.3 建筑幕墻的層間封堵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幕墻與建筑窗檻墻之間的空腔應在建筑縫隙上、下沿處分別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且填塞高度均不應小于200mm;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的上面應覆蓋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在礦物棉下面應設置承托板。
2 幕墻與防火墻或防火隔墻之間的空腔應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填塞厚度不應小于防火墻或防火隔墻的厚度,兩側的背襯材料的表面均應覆蓋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
3 承托板應采用鋼質承托板,且承托板的厚度不應小于1.5mm。承托板與幕墻、建筑外墻之間及承托板之間的縫隙,應采用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4 防火封堵的構造應具有自承重和適應縫隙變形的性能。
4.0.4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的空腔的層間防火封堵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在與樓板水平的位置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且背襯材料的填塞高度不應小于200mm;
2 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的上面應覆蓋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
3 防火封堵的構造應具有自承重和適應縫隙變形的性能。
4.0.5 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建筑變形縫在防火分隔部位的防火封堵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采用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
2 背襯材料的填塞厚度不應小于200mm,背襯材料的下部應設置鋼質承托板,承托板的厚度不應小于1.5mm;
3 承托板之間、承托板與主體結構之間的縫隙,應采用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填塞;
4 在背襯材料的外面應覆蓋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
條文說明
4.0.1 在選用防火封堵材料或組件進行建筑縫隙封堵時,需要考慮縫隙位置及伸縮率、縫隙寬度和深度、使用環境等因素。
(1)縫隙位置及伸縮率:對于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功能性縫隙的封堵,要考慮建筑變形對封堵有效性的影響,不僅要選用彈性良好的防火封堵材料或組件進行封堵,而且要在構造上采取防脫落、變形或開裂的措施。
(2)縫隙寬度和深度:防火封堵的寬度取決于縫隙寬度,因此防火封堵材料的用量及封堵形態隨縫隙的寬度而變化。對寬度一定的縫隙,封堵材料的耐火性能隨封堵深度而異,封堵深度越大,防火封堵部位的耐火性能就越高。
(3)使用環境:防火封堵材料除具有耐火性能外,還要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特性,如伸縮性、隔音性、化學兼容性、防腐性、防水性、抗機械沖擊性、溫度和濕度變化等。
4.0.2 建筑縫隙按所在的建筑部位分為4類:樓板與防火分隔墻體側面之間的建筑縫隙,如圖1所示;樓板與樓板之間的建筑縫隙,如圖2所示;防火分隔墻體頂端與樓板下側之間的建筑縫隙(墻頭縫),如圖3所示;防火分隔墻體之間的建筑縫隙(墻間縫),如圖4所示。
其中,圖1、圖2、圖4中的這三類建筑縫隙為伸縮縫形式,其防火封堵需先采用礦物棉等不燃性背襯材料擠壓后將縫隙填塞,然后在背襯材料外表面覆蓋防火封堵材料。圖3中的建筑縫隙較為常見,施工中常用無機材料封堵,難以滿足縫隙伸縮等產生的變形,需使用防火密封膠或柔性有機堵料封堵。對于使用時有振動或伸縮的建筑縫隙,要選擇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如防火密封漆、具有彈性的防火密封膠等防火封堵材料進行封堵,才能滿足縫隙因振動或伸縮產生的變形。
4.0.3 建筑幕墻通常具有較大的空腔結構,其層間防火封堵主要為防止因煙囪效應導致火勢和煙氣的快速蔓延并延燒至其他樓層。當前,在實際工程中,建筑幕墻的層間防火封堵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封堵的有效性不能得到保證。本條從封堵材料選用、封堵構造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確保該部位防火封堵的可靠和有效。
(1)背襯材料:礦物棉用作背襯材料時,礦物棉的纖維方向要與樓板邊緣平行,所選礦物棉的密度不應小于80kg/m³。在施工時,礦物棉總厚度不應小于縫隙寬度的150%,以便將礦物棉擠壓緊密填塞入縫隙后不會脫落。為確保封堵組件的耐火性能,壓縮后礦物棉的容重不能低于100kg/m³。這樣,縫隙中的礦物棉有足夠的預壓力來抵消火災時礦物棉受熱膨脹引起松動脫落的外擴力。對于較大的縫隙(比如縫寬大于250mm),可以通過增設角鋼或緊固件來提高礦物棉與樓板的緊密性。
(2)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在填塞后的礦物棉等背襯材料的上表面,要全部滿涂防火密封漆、具有彈性的防火密封膠等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防火密封漆的彈性變形能力不應小于50%,以滿足位移循環變形的要求;防火密封漆的涂覆厚度不應小于3mm且干厚度不應小于2mm,是根據實際工程做法確定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mm的要求,是為確保防火密封漆之間以及防火密封漆與縫隙邊緣連接的可靠性。
(3)承托板:承托板對于確保防火封堵構造在火災時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需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鋼質材料,并有相應的可靠支撐和固定結構,以確保其具有更好的承托和耐火性能。
4.0.4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的空腔易成為火災豎向蔓延通道,該部位的防火封堵要求在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中已有規定。為確保該封堵可靠、有效,本條規定了相應的構造做法,有關說明參見本標準第4.0.3條的條文說明。
4.0.5 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變形縫的防火封堵,要采用壓縮礦物棉等背襯材料填塞,并在背襯材料的上面滿涂具有彈性的防火封堵材料,如防火密封漆、具有彈性的防火密封膠等,同時在背襯材料下部設置承托板。
您感興趣的產品PRODUCTS YOU ARE INTERESTED IN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