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VECTOR FRPIGGYC 1082CAP 收發模塊
VECTOR FRPIGGYC 1082CAP 收發模塊
VECTOR
1630A
VECTOR
VN1630A
|VECTOR
|VN1640A
VECTOR
CANALYZER PRO
VECTOR
CANALYZER PRO OPTION J1939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CANCABLE SET PRO
VECTOR
VN5610A
VECTOR
VN1630A
VECTOR
VN5640 ETHERNET/CAN INTERFACE
VECTOR
ETHMODULE BCM89811
VECTOR
ETHMODULE 88Q2112 V2
VECTOR
GL 2000 DATA LOGGER
VECTOR
VN1610 CA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VN1611 LIN/CA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 CABLE 2Y
VECTOR
VN1610
|網絡接口
|VECTOR
BRCABLE 2Y
電纜
VECTOR
AECABLE 2Y H-MTD乙IP
電纜
|VECTOR
|VN1640A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30A
|網絡接口
VECTOR
CANOE PRO
軟件
VECTOR
|CANOE PRO OPTION J1939
軟件.
VECTOR
VN1610
|網絡接口
VECTOR
CANAPE 18.0
軟件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網絡接口
VECTOR
VN1610 CA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OE PRO
VECTOR
ICANAPE
VECTOR
CANOE PRO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30A
|網絡接口
VECTOR
VN7610
網絡接口
VECTOR
VN 1640A
網絡接口
VECTOR
FR/CANCABLE 2Y
連接電纜
VECTOR
VN7640
總線數據分析儀
VECTOR
VN1610
硬件
VECTOR
CANCABLE 2Y
|線纜
VECTOR
VN7640
|網絡接口
VECTOR
FRPIGGYC 1082CAP
收發模塊
VECTOR
VH6501
網絡接口
VECTOR
VN5650
VECTOR
CANCABLE 2Y
VECTOR
AECABLE 2Y EVA
VECTOR
VN1630A
VECTOR
VN1630A
通訊模塊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收發模塊
VECTOR
|CANCABLE 2Y
線纜
VECTOR
CANCABLE SET PRO
線束包
|VECTOR
BRCABLE 2Y
連接電纜
VECTOR
AECABLE 2Y EVA
以太網線束
VECTOR .
CANOE PRO
軟件
VECTOR
VN 1640A
網絡接口
VECTOR .
CANPIGGY 1057GCAP
|收發模塊
VECTOR
LINPIGGY 7269MAG
收發模塊
VECTOR
|CANOE PRO OPTION LIN
軟件
VECTOR
GL 2000
總線數據記錄儀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收發模塊
DEMAG
ZBF 90 B 12/2 B020
KISTLER
5073A411
NOVENCO-FF
NS-AUV 918932-0
BARKSDALE
0712-013
| BRINKMANN
STA601/560-52GXZ+1139
RITTAL
SK 3305500
ROEMHELD
ARTIKEL-NR.18931291
GRAS
46AE
|STOEBER
K402AF01 00MR40
EMOD
B100L/2AOWU-L16
|M +H
ART. NR.91.10-HDR-TSD1
REIPLINGER
ZY HP 125-40 H125 S 1 90GRAD
JAHNS
MTO-2-55-EA7
WOL FGANG WARMBIER
7100.ESVM2000
RITTAL
|SK 3328540
SCHUNK
0302506
INTERFACE
1110DWD-5K
WOL FGANG WARMBIER
7100.WT5000.B
|SPECK
|CY-42810069
ARIS
LINEARIS N+12-17300
DEMAG
DRS 315-NA-B -0-B-H-X
LOWARA
TYPE: NSCS 32-200/40/P25VCS4
| BRINKMANN
|SBA901-MV+210
SCHUNK
0302534
ALFRA
|60 RL-E, 18626
CAB
5977023 SQUIX 4.3/300MP
VOGEL
ZM1002-S2
STAUBLI
K4N004033
NATIONAL INSTRUMENTS
|CDAQ-9188 整單有效
SSB
DAPE-0375.06800.00
ICONTROL TECHNIQUES
15300003603100
VECTOR
CANALYZER PRO OPTION J1939
軟件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軟件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傳輸模塊
VECTOR
ARTIKELNR.07115 CANBOARDXL V1.0 + ARTIKELNR.22083 CA
VECTOR
07176 VN8914 BASE MODULE
VECTOR
07109 VN8972 FR/CAN/LIN MODULE
VECTOR
22099 FRPIGGY 1082CAP報價型號: 22121 FRPIGGYC 1082CAI
VECTOR
05062 FRCABLE SET
VECTOR
11260 CANOE/CANALYZER STAND-ALONE EXTENDED
VECTOR
VN1 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ALYZER PRO
VECTOR
MAINTENANCE CANALYZER PRO
VECTOR .
CANALYZER PRO OPTION LIN PRO
VECTOR
| MAINTENANCE OPTION .LIN PRO
VECTOR
CANALYZER PRO OPTION J1939
VECTOR
| MAINTENANCE OPTION J1939 PRO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VECTOR
LINPIGGY7269MAG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ISTER LINH 3.0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CANCABLE 2Y
VECTOR
|CANOE 12.0
VECTOR
VN1630A CAN NETWORK INTERFACE +CANCABLE 2Y
CANbus卡
VECTOR
|CANOE
軟件.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網絡接口
VECTOR
REP_ 04015 CANISTER LINH 3.0
VECTOR
55300 CANAPE 17.0
VECTOR
[55000 CANQE 12.0
品牌
系列
型號
| 品名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5CAP
VECTOR
CANCABLE 2Y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H6501
VECTOR
CANOE
VECTOR
CANOE OPTION.LIN
VECTOR
CANOE OPTION.DIVA
VECTOR
VN1640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LINPIGGY 7269MAG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55000 CANOE 12.0
VECTOR
07114 VN164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CANPIGGY 1057GCAP
VECTOR
VN1630A CAN/LIN NETWORK INTERFACE + CANCABLE 2Y
VECTOR
VN1640A+1057GCAP
VECTOR
VH6501
|VECTOR
|VN1610 CAN NETWORK INTERFACE
VECTOR
VN1640A
VECTOR
CANOE
VECTOR
CANOE OPTION .FLEXRAY
VECTOR
VN7640 FR/CAN/LINETH-INTEREACE .
扭矩在物理學中就是力矩的大小,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積,國際單位是牛·米(N·m),此外還可以看見kgm、lb-ft這樣的扭矩單位,由于G=m·g,當g=9.8的時候,1kg的重量為9.8N,所以1kgm=9.8N·m,而磅尺lb-ft則是英制的扭矩單位,1lb=0.4536kg;1ft=0.3048m,可以算出1lb-ft=0.13826kgm。在人們日常表達里,扭矩常常被稱為扭力(在物理學中這是2個不同的概念)。例如:8代Civic 1.8的扭矩為173.5Nm@4300rpm,表示引擎在4300轉/分時的輸出扭矩為173.5N·m,那173.5N的力量怎么能使1噸多的汽車跑起來呢?其實引擎發出的扭矩要經過放大(代價就是同時將轉速降低)這就要靠變速箱、終傳和輪胎了。引擎釋放出的扭力先經過變速箱作“可調”的扭矩放大(或在超比擋時縮小)再傳到終傳(尾牙)里作進一步的放大(同時轉速進一步降低),最后通過輪胎將驅動力釋放出來。如某車的1擋齒比(齒輪的齒數比,本質就是齒輪的半徑比)是3,尾牙為4,輪胎半徑為0.3米,原扭矩是200Nm的話,最后在輪軸的扭力就變成200×3×4=2400N·m(設傳動效率為100%),再除以輪胎半徑0.3米后,輪胎與地面摩擦的部分就有2400N·m/0.3m=8000N,即800公斤力的驅動力,這就足以驅動汽車了。
若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產生一次動力損耗,手動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動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節效率約為98%。整體而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
折疊發動機扭矩
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力。發動機的扭矩就是指發動機從曲軸端輸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條件下它與發動機轉速成反比關系,轉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車在一定范圍內的負載能力。
在某些場合能真正反映出汽車的“本色”,例如啟動時或在山區行駛時,扭矩越高汽車運行的反應便越好。以同類型發動機轎車做比較,扭矩輸出愈大承載量愈大,加速性能愈好,爬坡力愈強,換擋次數愈少,對汽車的磨損也會相對減少。尤其在轎車零速啟動時,更顯示出扭矩高者提升速度快的*性。
發動機的扭矩的表示方法是牛·米(N·m)。同功率一樣,一般在說明發動機最大輸出扭矩的同時也標出每分鐘轉速(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的范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
折疊編輯本段物理原理
扭矩和功率一樣,是汽車發動機的主要指數之一,它反映在汽車性能上,包括加速度、爬坡能力等。它的準確定義是:活塞在汽缸里的往復運動,往復一次就會做一定的功,它的國際標準單位是焦耳(J)。在每個單位距離所做的功就是扭矩了。通俗點講,扭矩是衡量一個汽車發動機好壞的重要標準,一輛車扭矩的大小與發動機的功率成正比。
舉個通俗的例子,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像人的身體在運動時一樣,功率就像是身體的耐久度,而扭矩是身體的爆發力。對于家用轎車而言,扭矩越大加速性越好;對于越野車,扭矩越大其爬坡度越大;對于貨車而言,扭矩越大車拉的重量越大。車子的扭矩越大就越好,在行駛的時候也是這樣,在排量相同的情況下,扭矩越大說明發動機越好。在開車的時候就會感覺車子隨心所欲,想加速就可加速,“貼背感”很好。扭矩是評價一款車性能的主要參數之一。現在評價一款車有一個重要數據,就是該車在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而這個加速時間就取決于汽車發動機的扭矩。
一般來講,扭矩的最高指數在發動機轉速相對比較低的情況下能夠達到,就說明這款車的發動機工藝較好,力量也好。有些汽車在5000r/分的轉速左右,才達到該車扭矩的最高指數,這說明“力量”就不是此車所長。可以這樣說,我們追求的駕駛樂趣主要來自扭矩,也就是所謂的“推背感”。如果某臺車的發動機最大扭矩出現在我們經常使用的轉速范圍內,那么這樣的車絕對可以帶給你非凡的駕駛樂趣。對于家用轎車來說,的發動機最大扭矩應該在很低轉速出現,而最大功率在相對比較高的轉速出現。
折疊編輯本段公式計算
整體而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公式
驅動力=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單位:米)
小結:1kgm=9.8Nm,1lb-ft=0.13826kgm,1lb-ft=1.355Nm
在排量一定的情況下,缸徑小,行程長的汽缸較注重扭矩的發揮,轉速都不會太高,適用于需要大載荷的車輛。而缸徑大,行程短的汽缸較注重功率的輸出,轉速通常較高,適用于快跑的車輛。簡單來說:功率正比于扭矩×轉速。
計算
為什么引擎的功率能由扭矩計算出來?
功率P=功W÷時間t,功W=力F×距離s;所以,P=F×s/t=F×速度v
這里的v是線速度,而在引擎里,曲軸的線速度=曲軸的角速度ω×曲軸半徑r,代入上式得:功率P=力F
扭矩計算公式
扭矩計算公式
×半徑r×角速度ω;而力F×半徑r=扭矩
得出:功率P=扭矩×角速度ω,所以引擎的功率能從扭矩和轉速中算出來
角速度的單位是弧度/秒,在弧度制中一個π代表180度
折疊編輯本段最大扭矩
折疊概述
最大扭矩一般出現在發動機的中、低轉速的范圍,隨著轉速的提高,扭矩反而會下降。扭矩的單位是牛頓·米(N·m)或公斤·米(kg·m)。
發動機的最大扭矩與發動機的進氣系統、供油系統和點火系統的設計有關,在某一轉速下,這些系統的性能匹配達到最佳,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另外,發動機的功率、扭矩和轉速是相關聯的,具體關系為:功率=K×扭矩×轉速,其中K是轉換系數。選擇發動機時也要權衡一下怎樣合理使用、不浪費現有功能。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開空調,在選擇發動機功率時就要考慮到不能太小;只是在城市環路上下班交通用車,就沒有必要挑過大馬力的發動機。盡量做到經濟、合理選配發動機。
折疊一些車型的的最大扭矩的數值及說明:
奧拓的最大扭矩只有60.5,是在發動機為3000-4000轉的范圍,由于其排量只有0.8L,在國產微型車中,奧拓的最大扭矩也是相當小的,其他微車較高的能達到110-120;中高排量車的范圍特別大,從110-700多,一般國產中檔車多為200-350,其中邁exelero在轎車扭矩中登頂,達到1020/2500轉。跑車則普遍較高,400、500是很常見的,現代酷派FX2.0的最大扭矩只能達到102/6000,越野車中,國產的一般在180-300之間(當然國產的排量也比較小),進口則高一些,歐美的一般為400/4800,路虎神行者2004只有240/3000,其衛士也只有400/1950。布加迪威航16.4以1250/2200 的扭矩位列跑車扭矩*。
折疊編輯本段汽車驅動
折疊概念
車輛的前進一定是靠引擎所發揮的扭力,所謂的扭力在物理學上稱為扭矩。
扭矩的觀念從小學時候的杠桿原理就說明過了,定義:垂直方向的力乘上與旋轉中心的距離,公制單位為牛頓·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之后,單位可換算成國人熟悉的千克·米(kg·m)。英制單位則為磅·呎(lb·ft),在美國車的型錄上較為常見,若要轉換成公制,只要將lb-ft的數字除以7.22即可。
折疊汽車驅動力的計算方式
將扭矩除以車輪半徑即可由引擎馬力-扭力輸出曲線圖可發現,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扭矩數值,這些數值要如何轉換成實際推動汽車的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數據。舉例而言,一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為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為15/0.41=36.6kg的力量(事實上千克并不是力量的單位,而是重量的單位,須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才是力,力的標準單位是牛頓)。
36kg的力量怎么推動一噸的車重呢?而且動輒數千轉的引擎轉速更不可能恰好成為輪胎轉速,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相連搭配,可以將旋轉的速度降低,同時將扭矩放大。由于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因此從小齒輪傳遞動力至大齒輪時,轉動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于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齒輪比。
折疊舉例說明
以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假設小齒輪的齒數為15齒,大齒輪的齒數為45齒。
當小齒輪以3000rpm的轉速旋轉,而扭矩為20kgm時,傳遞至大齒輪的轉速便降低了1/3,變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為60kgm。這就是引擎扭矩經由變速箱可降低轉速并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在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為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產生,第二次則導因于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比)。扭矩的總放大倍率就是變速箱齒比與最終齒輪比的相乘倍數。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為3.250,最終齒輪比為4.058,而引擎的最大扭矩為14.6kgm/5500rpm,于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大扭矩經過放大后為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時再除以輪胎半徑約0.41m,即可獲得推力約為470kg。然而上述的數值并不是實際的推力,畢竟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磨耗損失,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
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產生一次動力損耗,手排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排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接頭效率約為98%,各位自己乘乘看就知道實際的推力還剩多少。整體而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驅動力=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輪胎半徑(單位為公尺)
馬力其實也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功率(Power)的單位,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能做功的大小。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后成為:功率(kW)=扭矩(Nm)×轉速(rpm)/9549,詳細的推導請參看方塊文章。然而功率kw要如何轉換成大家常見的馬力呢。